Q355E钢管是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无缝钢管,“Q355”代表屈服强度≥355MPa,“E”表示其冲击韧性需满足-40℃低温冲击试验要求
钢中带状组织是指沿钢材轧制方向形成的,以先共析铁素体为主的带与以珠光体或贝氏体、马氏体为主的带彼此堆叠而成的组织形态。当带状组织严重,钢管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使钢管横向断面收缩率降低较多,纵向冲击功与横向冲击功相差较大,钢管的塑性或韧性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要求(1),一些锅炉用无缝钢管用户明确要求钢管中的带状组织的级别不得大于3级。
改善钢中C、Mn等元素的偏析是消除或减轻带状组织的根本途径。在钢的轧制过程中,优化轧制比、终轧温度及轧后的冷却速度,可以改善成分偏析、细化晶粒,并且减少带状组织。轧后冷却速度越快,带状程度越轻。其中,轧制压缩比与冷却速度对带状组织的带宽影响比较明显,空气中冷却的带宽明显窄于缓慢冷却的带宽;带间距随着轧制时总压下率的增大而变小。除了通过控制轧制工艺参数来消除或减少带状组织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组织,高温固溶热处理极大地改善材料带状偏析,最终消除带状组织。
在生产20G、SA106B、SA106C等锅炉用碳素无缝钢管时,由于连铸坯存在Mn的枝晶偏析,经常会发现带状组织,严重时达到4~5级,观察钢管全壁厚的金相组织发现,一般钢管外表面带状组织较轻,壁厚中部带状组织明显,内表面带状组织严重。目前针对钢板生产中的带状组织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控制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钢管生产中的带状组织的解决措施报道较少。经研究正火后不同冷却速度对SA106C碳锰无缝钢管带状组织的影响,通过观察分析显微组织,为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